这台相机大概在2010年左右入手,两三年间,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利器并随身携带。松下LX3,当年的卡片机机皇。
超级小的尺寸,徕卡加持的1.7大光圈镜头,24-70黄金焦段,还有最重要的:1/1.7的大尺寸CCD。没错,就是大尺寸CCD,当时的卡片机大多是1/2.3左右。
之后,sony的rx100横空出世,一英寸的大底震惊了摄影圈,同样的尺寸,更彪悍的性能。从此我入手RX100M1,这台LX3进入退休状态。
前几天,又翻出来这机器,把玩之余试了试拍摄。只能说尚可,所有的性能都再也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意义,通俗地说:不能打了。
当初的大底,现在华为手机也是同样的尺寸。0.3cm的微距功能,手机也能实现。
比手机强的是光学变焦,还有实体按键的操控性。但是尺寸比手机大了很多,而且视频性能现在看来基本废柴,如果在手机之外另外携带这么一个东西,实在无法接受——RX100依旧是更好的选择。
然而我依旧喜欢这台机器,有曾经的情怀和回忆,但仅仅是一个把件和收藏了。
看看闲鱼,这台机器的价格简直吓人,大概还有当年新机器六分之一的残值。
大多都是打着CCD旗号出售,CCD意境成为了新的加持。
特意拍了张相片看看,没觉得CCD好在哪里,所谓胶片质感在LR面前就是浮云。
诚恳建议大家,尤其刚接触相机对摄影刚刚萌发热爱的年轻人,几百块钱,不要去买CCD了。
若干年后人们就会发现,这就是个笑话,这个概念的始作俑者非蠢即坏。
就像一个作家,作品的好坏是文字,而不是太多的花费和经历放在笔上。
事实上,一支好用的笔,能让创作更惬意,也更有收藏价值,这是可以肯定的。
所以,选择一个好看的相机,这挺好的。
但是,选择CCD这个概念,就像作家选择完笔,又去纠结墨水的成分。
创作,毕竟不是一个工业范畴的问题,对吧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30593857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spubm.cn/23990.html